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全面通水以来,原南水北调办、水利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治水方针,坚持“三先三后”原则,以问题为导向,完善体制机制,强化运行管理,推动运行管理标准化、规范化,全力保障工程安全运行,全面提升工程综合效益。至2018年12月12日,累计调水222亿立方米,供水量持续快速增加,优化了我国水资源配置格局,有力支撑了受水区和水源区经济社会发展,全力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供水量持续快速增加。中线一期工程累计调水191亿立方米,不间断供水1461天,累计向京津冀豫四省(市)供水179亿立方米,东线一期工程累计向山东供水31亿立方米。东中线一期工程建成通水到输水100亿立方米,历时近3年时间;从100亿立方米到200亿立方米,仅用了一年的时间。
优化水资源配置格局。北京市形成一纵一环输水大动脉,南水占主城区的自来水供水量的73%,密云水库蓄水量自2000年以来首 次突破25亿立方米,中心城区供水安全系数由1.0提升到1.2。天津市构建了一横一纵、引滦引江双水源保障的新供水格局,形成了引江、引滦相互连接、联合调度、互为补充、优化配置、统筹运用的城市供水体系,14个区居民喝上南水,已成为天津供水的“生命线”。河南受水区37个市县全部通水,郑州中心城区自来水八成以上为南水,鹤壁、许昌、漯河、平顶山主城区用水100%为南水。中线一期工程与廊涿、保沧、石津、邢清四条大型输水干渠构建起河北省京津以南可靠的供水网络体系,石家庄、邯郸、保定、衡水主城区南水供水量占75%以上,沧州达到了100%。
南水北调山东干线工程及其配套工程构成了山东省“T”字形调水大水网,实现了长江水、黄河水和本地水的联合调度与优化配置。南水北调江苏境内工程在历年防汛排涝、应急抗旱中发挥了关键作用,50个区县共4500多万亩农田的灌溉保证率得到提高,有效提升了江苏省水资源保证水平。
水质全面达标。监测结果显示,通水以来,中线水源区水质总体向好,丹江口水库水质为Ⅱ类,中线工程输水水质一直保持在Ⅱ类或优于Ⅱ类。其中I类水质断面比例由2015-2016年的30%提升至2017-2018年80%左右;东线工程输水水质一直保持在Ⅲ类。优质的南水显著改善了沿线群众的饮水质量,特别是河北省黑龙港地区500多万群众告别高氟水、苦咸水,提升了生活质量,解决了人民群众zui为关切的饮水安全问题,使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大为增加。
有力支撑受水区经济社会发展。工程沿线供水保证程度大幅提升,南水已成为京津冀豫鲁地区40余座大中型城市的主力水源,黄淮海平原地区超过1亿人直接受益。中线工程总受益人口5300余万人。东线工程总受益人口6600余万人,其中山东胶东半岛实现南水全覆盖。
汉江中下游四项治理工程效益持续发挥。兴隆枢纽抬高蓄水位,为300余万亩农田提供了稳定的灌溉水源,水电站累计发电约11亿千瓦时;引江济汉工程累计向汉江下游补水约142亿立方米。
修复区域生态环境。工程通水以来,通过限 制地下水开采、直接补水、置换挤占的环境用水等措施,有效遏制了黄淮海平原地下水位快速下降的趋势,北京、天津等6省市累计压减地下水开采量15.23亿立方米,平原区地下水位明显回升。至2018年5月底,北京市平原区地下水位与上年同期相比回升了0.91米;天津市地下水位38%有所上升,54%基本保持稳定;河北省深层地下水位由每年下降0.45米转为上升0.52米;河南省受水区地下水位平均回升0.95米。山东省南水北调受水区2017年共完成地下水压采量8061万立方米,受水区地下水位2018初较2017年同期回升0.26米。截至2017年底,江苏省累计完成封井3492眼,压采地下水1.76亿立方米,全省地下水位上升区和稳定区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98.6%。
生态补水效益逐步显现。中线一期工程连续两年利用丹江口水库汛期弃水向受水区30条河流实施生态补水,已累计补水8.65亿立方米,生态效益显著,河湖水量明显增加、水质明显提升。天津市中心城区4个河道监测断面水质由补水前的Ⅲ类~Ⅳ类改善到Ⅱ类~Ⅲ类。河北省白洋淀监测断面入淀水质由补水前的劣Ⅴ类提升为Ⅱ类。河南省郑州市补水河道基本消除了黑臭水体,安阳市安阳河、汤河水质由补水前的Ⅳ类、Ⅴ类水质提升为Ⅲ类水,得到中央环保督察组的肯定和认可。
华北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河湖地下水回补试点工作稳步实施。自2018年9月始,水利部、河北省人民政府联合开展华北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河湖地下水回补试点工作,向河北省滹沱河、滏阳河、南拒马河三条重点试点河段实施补水,至今累计补水4.7亿立方米,三条河补水水头均已到达试点河段终点,累计形成水面约40平方公里,滹沱河、滏阳河、南拒马河重现生机。根据119眼地下水监测井动态监测,与补水前相比,监测井水位呈上升趋势的占45%,稳定的占8%。滹沱河两岸群众对于滹沱河时隔20年再次形成大面积水面十分兴奋,经常在岸边观水、嬉戏,幸福感和获得感大幅提升。
东中线一期工程运管水平提升。水质保护严格,水源区和沿线重要区域分别设置17个和7个国控监测断面,每月指导开展水质监测,研判水质情况,发布权威水质信息。东线工程设置9个人工监测断面和8个水质自动监测站;中线工程建成“1个中心、4个实验室、13个自动监测站、30个固定监测断面”的常规指标监测网络。中线输水线路全部与沿线河流立交,不与地表水发生水体交换,周围的地表水基本不会对总干渠水质造成污染。工程管理范围内,总干渠两侧布设电子围栏,并安排人工巡查。编制水污染事件应急预案,建设10个水污染应急物资库,进行了多次大型应急演练。
东中线一期工程按照“稳中求进、提质增效”的总体要求,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围绕打造安全放心的一 流水利工程,开展规范化管理试点工作,在人员行为规范、生产环境达标创建、安全生产标准化、全员查问题等多方面发力,持续完善运行管理标准体系,进一步完善安全岗位责任清单、设备设施缺陷清单、安全问题清单及应急管理行为清单,明确责任,限时整改,提高了运行管理水平。
中线工程不断提升智慧化管理水平。通过水情数据自动监测与预警,全部闸站远程控制,实现输水调度自动化;依托视频、智能安防系统,无死角安全监控,实现安全管理立体化;建立自动监测与人工重点监测、渠内水质与渠外水源保护相结合的保障体系,实现水质保护系统化;构建系统完备可借鉴的标准制度体系,实现运行管理规范化。
目前,中线工程进入冰期输水,已抬高渠道运行水位,并适当减少输水流量,保持较低流速。沿线配备一定数量的捞冰设施,并设置了排冰闸,紧急时可以排出流冰到渠外;闸门安装有热融冰装置,可加热门槽,保障冬季闸门顺利启闭;渠道中的一些部位还设置水流扰动装置,通过不断扰动水流避免结冰。石家庄以北实施联调联防联控,适时发出指令,保持水流平稳,确保了工程安全平稳运行。
背景故事:
沈君振:吃上好水就是过上了好日子
90岁的沈君振离休前是河南省平顶山市石龙区法院副院长。4年前,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还没有通水前,老人zui大的愿望是“喝上南水北调水这辈子就无憾了”。中线工程通水后,家里通了自来水,现在老人每天用南水泡茶喝,精神矍烁。高兴的事情就是“多吃几年好水”。
九十年代后期,私营煤矿一拥而上,石龙区地下水遭到严重破坏。2010年,全区干旱,深水井打到了600米才见到水。水质不好,白色的衣服洗一次就变黄了。经检测说是水里钒气重。用这水浇地,庄稼都活不成。
因为资源性缺水,年轻时的沈君振下班第 一件事,就是到离家二三里地的河沟边一个水井里挑水。石龙区不大,但家家户户挑水却是一道独特的风景。附近邻县就有人到石龙区做起了水的生意,用拖拉机拉着水桶沿街叫卖。
现在有了南水北调水,自来水龙头里随时打开就有甘甜的水流出来,家里装上了马桶、太阳能热水器,再也不用为水而发愁。沈君振怎能不高兴?“还是共 产党好,国家修建了南水北调这么伟大的工程,真正解决了我们几十年都解决不了的吃水问题。这是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身边大的变化了。”老人前后对比,发出感慨。
喝南水 河北钢厂解“渴”
“可以说,因为有了南水,我们这9家钢厂才得以在这里合并重组,生产才能顺利进行。”据河北永洋特钢集团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张青介绍。
河北永洋特钢产业园地处邯郸市永年区与武安市交界处,这里位于地下水超采区边缘,地下水严禁取用,而紧临的洺河又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河流特点,使得企业原来生产全靠地下水。张青说,如今,河北省人大又通过了地下水保护条例, 地下水开采是大趋势,考虑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关停了地下水开采的7口井,申请铺设了一条专用供水管线,以南水作为生产水源。
工厂今年5月1日用上的南水,该公司动力厂厂长薛爱民表示,“南水水质好、硬度低,不用添加过多药剂,处理环节比原来简化,处理成本一吨比原来要低一块钱,效果更好、效率更高。南水的保证率又高,我们用着更放心。南水切切实实解决了我们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燃眉之急。”
“南水不但助力邯郸实现了钢铁企业退城搬迁,也助我们形成了如今的河北永洋特钢集团。可以说,没有南水就没有我们的今天。”张青说。